B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和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2018年版)
B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和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2018年版)》填报说明 一△、适用范围 本表适用于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居民企业纳税人(以下简称纳税人)在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填报◇。此外,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的纳税人在年度纳税申报时填报本表。 二■、表头项目 (一)税款所属期间 1.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 正常情况填报税款所属期月(季)度第一日至税款所属期月(季)度最后一日;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在首次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填报开始经营之日至税款所属月(季)度最后一日,以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按照正常情况填报。年度中间发生终止经营活动的纳税人,在终止经营活动当期纳税申报时,填报税款所属期月(季)度第一日至终止经营活动之日,以后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不再填报。 2=.年度纳税申报 正常情况填报税款所属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年度中间开业的纳税人,在首次年度纳税申报时,填报开始经营之日至当年12月31日,以后年度纳税申报时按照正常情况填报;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纳税人,在终止经营活动年度纳税申报时,填报当年1月1日至终止经营活动之日;年度中间开业且当年度中间终止经营活动的纳税人,填报开始经营之日至终止经营活动之日。 (二)纳税人识别号(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填报税务机关核发的纳税人识别号或有关部门核发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三)纳税人名称 填报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件载明的纳税人名称。 三、有关项目填报说明 (一)核定征收方式 纳税人根据申报税款所属期税务机关核定的征收方式选择填报。 (二)行次说明 核定征收方式选择核定应税所得率(能核算收入总额的)的纳税人填报第1行至第17行,核定征收方式选择核定应税所得率(能核算成本费用总额的)的纳税人填报第10行至第17行,核定征收方式选择核定应纳所得税额的纳税人填报第17行。 1.第1行收入总额:填报纳税人各项收入的本年累计金额■。 2.第2行不征税收入-:填报纳税人已经计入本表收入总额行次但属于税收规定的不征税收入的本年累计金额。 3.第3行免税收入=:填报属于税收规定的免税收入优惠的本年累计金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结果填报▷。本行=第4+5+8+9行。 4….第4行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填报纳税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国债投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6号)等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本行填报金额为本年累计金额。 5.第5行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免征企业所得税:填报本期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情况,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本行填报金额为本年累计金额•。 本行包括内地居民企业通过沪港通投资且连续持有H股满12个月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内地居民企业通过深港通投资且连续持有H股满12个月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的情况。 6.第6行通过沪港通投资且连续持有H股满12个月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填报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81号)等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内地居民企业连续持有H股满12个月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本行填报金额为本年累计金额。 7.第7行通过深港通投资且连续持有H股满12个月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免征企业所得税:填报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证监会关于深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27号)等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内地居民企业连续持有H股满12个月取得的股息红利所得。本行填报金额为本年累计金额。 8.第8行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填报纳税人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号)第二条第(二)项等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投资者从证券投资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本行填报金额为本年累计金额。 9.第9行取得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填报纳税人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免征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6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地方政府债券利息免征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13〕5号)等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取得的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所得,2012年及以后年度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本行填报金额为本年累计金额。 10.第10行应税收入额\成本费用总额●:核定征收方式选择核定应税所得率(能核算收入总额的)的纳税人,本行=第1-2-3行。核定征收方式选择核定应税所得率(能核算成本费用总额的)的纳税人,本行填报纳税人各项成本费用的本年累计金额。 11.第11行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填报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所得率。 12▲.第12行应纳税所得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结果填报。核定征收方式选择核定应税所得率(能核算收入总额的)的纳税人,本行=第1011行。核定征收方式选择核定应税所得率(能核算成本费用总额的)的纳税人,本行=第10行(1-第11行)第11行。 13.第13行税率:填报25%。 14•.第14行应纳所得税额:根据相关行次计算填报。本行=第1213行◇。 15.第15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填报纳税人根据相关税收政策规定的,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并符合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条件的,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本行填报本表第12行15%的金额。 16.第16行实际已缴纳所得税额:填报纳税人按照税收规定已在此前月(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的本年累计金额。 17.第17行本期应补(退)所得税额\税务机关核定本期应纳所得税额:核定征收方式选择核定应税所得率(能核算收入总额的)核定应税所得率(能核算成本费用总额的)的纳税人,根据相关行次计算结果填报,本行=第14-15-16行。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当第14-15-16行<0,本行填0。核定征收方式选择核定应纳所得税额的纳税人,本行填报税务机关核定的本期应纳所得税额(如果纳税人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本行填报的金额应为税务机关按照程序调减定额后的本期应纳所得税额)。 四、附报信息填报说明 (一)月(季)度申报填报 1.小型微利企业□:本栏次为必报项目,按照以下规则选择: (1)核定应税所得率(能核算收入总额的)核定应税所得率(能核算成本费用总额的)的纳税人 ①以前年度成立企业 上一纳税年度汇算清缴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且本期本表第12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的金额符合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条件的纳税人,选择是☆。 上一纳税年度汇算清缴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但本期本表第12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的金额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条件的纳税人,选择否。 上一纳税年度汇算清缴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但预计本年度资产总额、从业人数、从事行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且本期本表第12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的金额符合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条件的纳税人,选择是-。 上一纳税年度汇算清缴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预计本年度资产总额●、从业人数、从事行业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或者本期本表第12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的金额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条件的纳税人,选择否。 ②本年度成立企业 本年度新成立企业,预计本年度资产总额、从业人数、从事行业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且本期本表第12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的金额符合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条件的纳税人,选择是。 本年度新成立企业,预计本年度资产总额、从业人数■、从事行业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或者本期本表第12行应纳税所得额填报的金额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条件的纳税人,选择否。 ③以前年度成立企业在本年度第一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如未完成上一纳税年度汇算清缴,无法判断上一纳税年度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可暂按照上一纳税年度第四季度的预缴情况判别。 (2)核定应纳所得税额的纳税人 由税务机关在核定应纳所得税额时进行判断并告知企业,判断标准按照税收规定的条件执行。 2.期末从业人数:本栏次为必报项目。纳税人填报税款所属期期末从业人员的数量。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 (二)年度申报填报 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的纳税人在年度纳税申报时为必填栏次▲。实行核定应纳所得税额方式的纳税人在本年度最后一次纳税申报时为必填栏次。 1.所属行业明细代码: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填报纳税人的行业代码。 2.资产总额:填报纳税人全年资产总额季度平均数,单位为万元,保留小数点后2位-。资产总额季度平均数,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 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 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 3.从业人数:填报纳税人全年平均从业人数,从业人数是指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和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计算方法同资产总额口径。 4.国家限制或禁止行业:纳税人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选择是,其他选择否。 五、表内关系 1.第3行=第4+5+8+9行。 2.核定征收方式选择为核定应税所得率(能核算收入总额的)的,第10行=第1-2-3行。 3.核定征收方式选择为核定应税所得率(能核算收入总额的)的,第12行=第1011行;核定征收方式选择为核定应税所得率(能核算成本费用总额的)的,第12行=第10行(1-第11行)第11行。 4.第14行=第1213行。 5.核定征收方式选择为核定应税所得率(能核算收入总额的)核定应税所得率(能核算成本费用总额的)的,第17行=第14-15-16行。当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时,若第14-15-16行<0,第17行=0。 |
转载请注明:重庆时时两期精准计划_重庆时时彩2期必中计划 » B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月(季)度预缴和年度纳税申报表(B类,2018年版)及填表说明